中国科学院
邮箱登录
中国科学院
邮箱登录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概况简介
机构简介
所长致辞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学术机构
组织机构
院所风貌
机构设置
科研系统
管理系统
支撑系统
人才队伍
研究员
青年研究员
副研究员
博士后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科研成果
合作与交流
研究单元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科学文化
科研平台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制度
依申请公开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科研成果
合作与交流
研究单元
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武汉病毒所/抗病毒中心在新冠病毒感染致病机制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来源:
时间:2023-02-06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抗病毒研究中心彭珂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SARS-CoV-2 Z-RNA activates the ZBP1-RIPK pathway to promote virus induced inflammatory responses”(新冠病毒Z-RNA激活ZBP1-RIPK3信号通路促进病毒诱发的炎症反应)。
新冠病毒(SARS-CoV-2)疫情目前仍在全球范围内肆虐,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新冠病毒感染诱发的肺部重度炎症反应是导致肺部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并最终造成患者死亡的关键原因。在新冠肺炎病情发展的中后期,有效的抗炎治疗是救治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解析SARS-CoV-2感染诱发炎症反应的机制,将为开发更高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武汉病毒所/抗病毒中心彭珂课题组与广州实验室周鹏研究员团队,以及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吕奔教授团队开展合作研究,首次在肺上皮细胞模型中揭示了新冠病毒感染诱发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发现SARS-CoV-2感染可诱发病毒Z-RNA(具有左手双螺旋结构的RNA)形成,形成的Z-RNA通过结合ZBP1激活ZBP1-RIPK3炎性通路。结合新冠感染的小鼠模型,研究进一步发现ZBP1-RIPK3炎性通路激活将促进细胞因子释放和免疫细胞招募,造成肺部免疫病理损伤。肺上皮细胞作为新冠病毒肺部感染重要的靶细胞,在感染初始阶段释放大量感染性的病毒粒子并诱发炎症反应,进一步通过招募免疫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放大免疫反应最终造成细胞因子风暴导致肺部重度免疫病理损伤。这项研究揭示了SARS-CoV-2感染激活ZBP1-RIPK3炎性通路诱发肺部炎性病理损伤的机制,将为开发更高效的抗炎手段提供理论参考。
武汉病毒所副研究员李淑芬,实验师张玉兰以及博士生管真琼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武汉病毒所彭珂研究员,广州实验室周鹏研究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吕奔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2-022-00775-y
图示:SARS-CoV-2感染诱发ZBP1-RIPK3信号通路激活模式图
附件下载:
上一篇:武汉病毒所新冠科研攻关论文合集
下一篇:武汉病毒所/生物安全大科学中心揭示埃博拉病毒破坏血-视网膜屏障机制
科学研究